《钟声》总第32期(2025第3季)
Category: 讯息分享
由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投资推广署等主办的“香港金融科技周 x StartmeupHK 创业节2025”,将于2025年11月3日至7日举行。活动以“共庆十载同行 携手引领未来创科新篇章”为题,汇聚金融科技领袖、创业家、投资者等,围绕创科发展、新兴科技应用、业务拓展策略等内容,共同探讨创新及业务发展理念,塑造科技及金融的未来。 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作为活动的支持机构,会员单位可享有购票优惠。 关于活动的详情及最新资讯,请前往以下网站查阅:https://www.fintechweek.hk/hk/home 。
行稳致远的稳定币 一个月前,我在这个栏目谈到如何推动稳定币在香港稳妥、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应为稳定币热潮降降温。观乎一个月来市场和社会上对稳定币的讨论热度,降温力度仍需加强。今天我想从监管角度再谈谈我们的看法,以及下一步如何按照稳妥、可持续的原则落实《稳定币条例》。 避免过度炒作 稳定币作为新兴的支付工具,并通过监管而逐渐进入传统金融体系,有积极的意义,公众对它的功能和发展前景感兴趣并有所期待,正常不过。但是,我们有必要防范市场和舆论过度炒作,最近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过度概念化。围绕稳定币的讨论容易集中于其对传统金融特别是支付体系的颠覆作用,但是一旦要由虚入实,从概念和理论层面转到应用场景和具体安排,就出现明显落差。以香港的经验为例,至今已经有数十家机构主动接触金管局团队,有的明确表示有意申请稳定币牌照,有的属于初步探路性质。总结这些接触的经验,很多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如提出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发展、提升外汇市场效率等愿景,但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落实计划,更遑论具备管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一部分能提供应用场景的,机构本身却缺乏发行稳定币的技术和管控各类金融风险的经验和能力。参与稳定币可以有多种模式,对于这类机构而言,较实际的做法似乎是与其他稳定币发行机构合作,提供应用场景,而非追求作为发行主体。 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泡沫化趋势。近期随著稳定币概念的热炒,市场出现了过度亢奋的情绪,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本业与稳定币或者数码资产是否相关,只要宣称有意开拓稳定币业务即「点石成金」,股价即应声上涨、股票交易量大增之余,公司知名度亦得以大大提升。其实,我们早前已明确表明,在初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换言之,失望者不在少数。而即使取得牌照,基于我们希望稳步发展的考虑,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对公司短期盈利的贡献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希望投资者在消化市场「利好」消息时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此外,我们注意到最近已经出现了借推销数码资产和稳定币进行的诈骗行径,令民众蒙受损失。《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按照条例规定,自生效日起,向香港公众宣传推广任何无牌稳定币,均属违法。希望市民提高警觉,以免误堕法网;这段时间如果有人向你宣传推广无牌稳定币,亦必须保持警惕。 严防金融风险 稳定币也是近期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讨论较多的课题,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稳定币的内在和外溢风险,包括对传统金融市场和银行的影响,但更大的关注点在于如何避免稳定币被不法分子利用作洗钱工具,特别是在跨境使用的场景。俗称「央行的央行」的国际清算银行在最新的年度经济报告中,就用了不少篇幅强调防范稳定币洗钱风险的重要性。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监管水平一向以稳健见称,在国际上也有良好的声誉。《稳定币条例》通过以后,我们马上就落实条例的监管和反洗钱两份指引征求市场意见,目前正根据反馈意见适当调整指引的要求,争取在7月底公布。我们预期最终的定稿与咨询草稿不会有太大的调整,而鉴于国际监管的共同关注,在反洗钱方面会订立更严谨的要求,尽量减低稳定币成为洗钱工具的风险,务求让香港稳定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张弛有度是一种监管艺术。较严谨的监管要求难免会限制稳定币业务在短期内大幅扩张的可能性,业界因此会有反响,这是预期之中。毕竟受监管的稳定币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先严,走稳,然后按照实践经验再适度放松,较诸起步过松然后收拾乱象,明显更有利于市场和发行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当然,我们要确保各种监管要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发行机构创造能够站稳成长的空间。 我们亦注意到近期市场上对申请程序有不少的传言,我们将于下周公布「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的摘要说明,文件会阐述金管局接受和处理牌照申请的安排,有兴趣的人士请保持关注。 香港金融管理局 总裁 余伟文 2025年7月23日 〔以上内容转载自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 2025.07.23〕
稳定币的稳妥和可持续发展 今年5月,立法会通过了《稳定币条例》,为香港引入锚定法定货币的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条例进一步完善香港数字资产活动监管框架,以保障货币和金融稳定,并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届时金管局将开始接受牌照申请。目前,金管局正就落实条例的具体指引进行市场咨询,争取尽快订立指引。 国际最新发展 在香港完成立法工作的同时,海外市场也有新的发展:欧盟已于2024年实施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规》(MiCA);美国亦在讨论与稳定币相关的法案并取得积极进展;一家主要的稳定币发行机构6月初在美国上市,且股价在上市后录得不错的升幅。转眼间,从「币圈」到金融圈再到社会上,「稳定币」一词骤然升温 ── 最基本的知识普及、各种场景的应用、对传统支付的颠覆,以至战略意义等评论分析涌现各种媒体。 作为稳定币监管制度的执行者,我们固然乐见公众对稳定币产生兴趣,但出于监管者的职责所在,我也想降降温,让大家能较客观冷静地看待稳定币。稳定币的作用和好处在立法过程的各种公开文件已多有叙述,加上近期的热议,相信大家已有一定的认知,在此不再讨论,重点谈谈我们对风险、监管及日后审批牌照的一些思路。 首先是稳定币的属性。稳定币并不是投资或投机的工具,而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工具之一,本身并没有升值空间。以跨境支付这类应用场景为例,除了稳定币,其他新型支付工具还包括部分央行合作建立的CBDC(即央行数码货币)网络、某些国际银行计划发行的代币化存款、快速支付系统跨境连线等等。这些支付工具各有特点,成熟程度不一,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由市场力量决定。 作为支付工具的稳定币是连结传统金融与数码资产的界面。由于预期稳定币将被更广泛地使用,如何妥善管控各种内在和外溢风险正逐渐成为国际监管的焦点。金管局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监管组织的工作,当中包括二十国集团(G20)辖下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在2023年发布的《全球加密资产活动监管框架》。框架就如何监管稳定币提供了一套指导性的国际准则,而香港的监管制度基本上就是以此为蓝本。 目前金管局正牵头FSB对上述框架在全球各地实施情况的检讨工作。稳定币是相对新兴的金融工具,既具有传统金融工具的属性,也有其特殊之处,例如其匿名和便于跨境使用的特性,带来了管控风险特别是反洗钱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国际层面互相借鉴监管措施和交换经验,并借此逐步建立跨境监管合作,有助我们营造一个有利于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健康有序发展、减低金融风险的环境。 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较早制订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地区之一。《稳定币条例》秉持「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原则,不仅符合国际监管要求,亦切合本地情况,在应对金融稳定、洗钱、投资者保障等风险的同时,为行业的稳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基础。 考虑到稳定币是相对新兴的产物、发行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对用户的保障,以及市场的承载力和长远发展,发牌设有相当高的门槛,我们预期在初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牌照。获发牌的稳定币发行人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以稳健和可持续的方式营运业务,亦需要与市场参与者建立信任,以使其稳定币具认受性。 从合规角度而言,稳定币发行人在不同领域需具备充分的配套、关键的能力和经验,例如储备资产管理及资产的安全保障系统、有效的价格稳定机制、全面可行的赎回政策,还有科技安全、风险管控和反洗钱等方面的能力等。如稳定币的应用场景牵涉其他地区,牌照申请人必须有整全的合规计划及足够资源,确保自身及商业伙伴持有所需牌照,以及在进行稳定币相关活动时遵守香港及其他地区的相关法规。 从市场发展角度而言,稳定币发行人的业务可持续性受不同因素影响,包括用户规模、应用场景范围、合作伙伴网络和利率环境等。为促进市场负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牌照申请人须证明有具体可行的业务方案,并具备充足的技术和财政资源支持营运,使其业务可以持续稳健地经营。具体而言,申请人需要提出如何通过稳定币切实可行地解决经济及金融活动中的痛点,并解释如何在合规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使用量,以及有足够资源,不论在市场的顺境或逆境下,仍能持续经营。 金管局在去年年初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旨在了解计划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的机构的业务模式,并传达监管预期及提供指引。需要强调的是,进入「沙盒」并非将来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即使已进入「沙盒」的参与机构,亦不表示必然会获得牌照。我们将按照一致、严格的标准,审慎考虑所有牌照申请。 香港正逐步建立一套既切合本地情况,又依循国际标准和惯例的监管制度,促进香港数字资产健康、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随著全球主要地区逐步推动与稳定币相关的监管制度,香港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促进金融稳定和创新。 香港金融管理局 总裁 余伟文 2025年6月23日 〔以上内容转载自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 2025.06.23〕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10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9月10日(星期三)至11日(星期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国际商贸平台,汇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官员及商界翘楚,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带来的庞大商机。 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作为支持机构,会员单位参加论坛可享门券优惠。 关于论坛的详情及最新资讯,请登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网站查阅:https://www.beltandroadsummit.com/conference/bnr/sc
2025年6月3日至7日,由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主办,厦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学校委员会联办的“嘉庚心·中华情 走进嘉庚故里—香港教育界赴闽交流团活动”香港教育界一行20余人来到厦门,实地感悟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 纾难救国”的爱国情怀。 “一座城,一个人”。走进厦门,处处感受到陈嘉庚先生和“嘉庚精神”的印记。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华侨领袖,杰出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倾资兴学的卓越教育家,先后在海内外创办了多达118所学校,更以“以行养校”的创新理念创办集友银行,开创了以金融力量回馈教育的先河。 为弘扬“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参访集美学村是活动的重点。交流考察团抵厦首日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先生故居和归来园。在集美大学校史馆中,团员们了解到陈嘉庚先生当年创办集美学校水产科(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前身)时的艰辛。这些年来,从航海学院走出去的毕业生,已成为支撑我国航运业的脊梁。 除了参访考察外,主办机构亦邀请了历史专家学者以《陈嘉庚书信里的教育家精神》与《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开展两个主题宣讲。
债券通有限公司(“债券通公司”)将于2025年7月8日(星期二)举办债券通周年论坛,以“互惠共赢,行稳致远”为主题,邀请内地与港澳的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围绕债券通与互换通市场开放的广度,共同探究中国债券的市场发展及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投资前景等议题。活动详情如下﹕ 日期:2025年7月8日(星期二) 时间:上午9时至下午3时45分 形式:现场及线上直播 地点:香港金融大会堂(中环交易广场第一及第二座1楼) 语言:英语及普通话 (大会提供同声传译服务) 有意参加的会员单位及同业,请前往以下网址登记: https://virtual.eventionapp.com/#/bondconnect2025/reg/main 有关论坛的详情及最新资讯,请浏览论坛网站: https://www.chinabondconnect.com/sc/Events/Bond-Connect-Anniversary-Summit-2025.html 如有查询,请联络债券通公司职员(电邮﹕bondconnect2025@pico.com)。
由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协会”)、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教育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联合举办的“青少年银行家暑期学习计划”将于2025年7月10日至11日举行,为参与计划的学生(16家本地中学,共29名学生)安排一系列学习体验活动。
由香港银行学会主办的《香港银行家峰会》将于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作为支持单位,会员单位参加峰会可享门券优惠,详情请与协会秘书处职员联络。 关于峰会的详情及最新资讯,请登入以下网站查阅﹕ https://bankingconference.hkib.org/hkib2025/
日期﹕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