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通告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謹訂於2018年4月9日(星期一)上午11時20分於香港中環德輔道中2A號中國銀行大廈1樓A室會議室召開第一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

善用金融科技  「連接您與海外的跨境綜合金融平台」 1933年2月25日,永隆銀行(前身為永隆銀號,「本行」)於中環文咸東街37號誕生,走過八五風華,歷經春華秋實,艱辛奮鬥。2008年永隆銀行與中國內地第六大商業銀行招商銀行成功併購,與母行招商銀行並肩10載光輝,以「立足香港、依託大陸、面向全球」之優勢,通過內外聯動全面延伸招商銀行財富管理業務。 時至今日,永隆銀行的資產總值超過港幣3,152億元,85年來與香港共進同行,更積極開拓多元化銀行業務。憑藉擁有全牌照銀行的優勢,及對「進展不忘穩健 服務必盡忠誠」之經營理念的堅守及踐行,永隆銀行將繼續向成為「連接您與海外的跨境綜合金融平台」的目標邁進。 永隆銀行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朱琦表示:「永隆銀行由一間小小的銀號發展至今天的規模,除了是經營者的艱辛努力外,實有賴香港社會各界一路以來對本行的支持及信任。在未來的日子,永隆銀行將繼續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及各項經濟、金融發展政策,並與香港各界及廣大的客戶共進同行,攜手創造更美好、更豐富、更有深度的國際金融中心。」 展望未來,本行的發展重點將繼續緊隨自2008年招商銀行併購以後的發展策略和工作目標,踐行「輕型銀行」策略,致力將永隆銀行打造成為在跨境金融領域具有領先優勢、在香港本地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在國際市場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化、綜合化、國際化的商業銀行,為中港客戶提供優質的跨境金融服務。此外,本行亦積極推動金融科技及「一帶一路」國策,利用科技智慧以緊貼跨境客戶的理財需要,點對點提供銀行的理財服務 ; 亦為境內外企業提供現金管理方案及跨境金融服務,矢志成為「連接您與海外的跨境綜合金融平台」。 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本行將會持續舉辦扶助弱勢社群等範疇的活動,同時,亦會盡企業公民義務,支持各項提升香港藝術、文化、運動、教育事業、環境保護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及社區活動。 [以上內容由永隆銀行提供]

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董事會於2018年2月15日議決通過,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加入成為普通會員。目前,協會會員已增至34家。包括持牌銀行21家(其中香港註冊9家,內地註冊12家),有限制持牌銀行2家,接受存款公司3家,另有本地代表辦事處7家及其他金融類機構1家。

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董事會已議決通過委任高迎欣先生 接替岳毅先生出任董事兼會長之職,以上調整自2018年1月15日起生效。    

《鐘聲》創刊號(2017年 12月 29日)

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董事會已議決通過委任王鋒先生 接替壽福鋼先生出任董事兼副會長之職,以上調整自2017年12月20日起生效。  

香港銀行公會指金管局「智慧銀行新紀元」措施意義重大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岳毅表示,香港銀行公會及業界歡迎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管局)今日公佈的一系列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的措施。我們相信香港銀行業未來要持續發展,更好地滿足客戶更快更新的需求,繼續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加強、加快金融科技發展,提升香港業界智慧銀行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舉措。 香港金管局推出的七項新措施,反映了香港金管局對於構建金融科技發展生態環境的卓見和承擔,同時亦體現出香港金管局和銀行間的緊密配合。香港金管局在推出一系列措施前,與銀行業界有充分的交流,聆聽業界的意見和面對的困難,各項措施均有的放矢,值得高度評價。 是次香港金管局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有重大、積極的意義。一是可協助香港適應金融科技發展潮流,當中的許多措施包括促進開放應用程式介面、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等均能與國際先進地區比擬,有力地推動香港銀行業接軌國際金融科技的大環境。二是可提升香港金融業的競爭力。在最新公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的排名有所改善,但在創新方面仍有所不足。是次一系列措施針對性地加強香港在創新方面的建設,為提升香港金融業的競爭能力帶來重要助力和支持。三是可進一步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金管局的一系列措施,對香港構建成為世界級的金融科創中心有極大的驅動,在背靠祖國,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接通全世界的優勢下,借力科技力量將可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香港金管局今早提出的七項主要舉措,對於支持香港提升智慧銀行水平進而提升總體競爭力有較為明顯的支持和促進作用。具體而言,可大致歸納為三點: 一是創新引領,推動金融服務變革。 香港金管局今天提出的舉措,有助銀行突破傳統服務的框框。其中,「快速支付系統」支持本地客戶、機構無障礙資金流通,有助推動流動支付業務及相關商業活動的進一步發展。「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沙盒)於推出約一年多以來,成功孕育出不少全球創新的金融服務(如區塊鏈按揭業務、指靜脈客戶認證等),這次推出「沙盒升級版2.0」,提升了沙盒工作效率,讓更多市場參與者能夠利用沙盒研發多樣化服務,有利於提升本地金融服務的水平。引入「虛擬銀行」更可能對本地金融服務模型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機遇,透過科技支持及適當調整監管環境,預期未來將會有更多樣化的遠程金融服務出現,有助推動本地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及提升競爭力。 二是以客戶為中心,提升服務體驗。 香港金管局推出的新措施的另一個突破點,是支持金融業以客戶驅動的模式,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 透過成立「銀行易」專責小組,銀行同業可以與香港金管局共同合作,針對一些數碼銀行及遠程客戶服務發展的瓶頸環節作出研究,在具備監管環境、科技發展及行業參與者等多方面支持的情況下,預期將可在不少領域如網上開設銀行帳戶、網貸、網上理財等取得突破性發展。 而「制定開放API政策」正好對銀行業引入更多科創公司的新一代服務理念帶來催動作用,有助金融業推出以客戶為主導的服務。 三是體現區域融合,發展跨境金融。 國家近年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等舉措,預期對跨境金融服務及相關人才的需求將會大幅提升。香港金管局適時提倡「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積極與內地及其他地區(如新加坡)有關當局合作,推動金融科技的跨境發展,建立跨境貿易融資及業務平台,將可為本地金融業利用數碼化方式發展區域性業務提供有力的支持。香港金管局亦計劃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科學園及數碼港的合作,推動引入新技術及程序,有助於培育香港金融科技專才,支持香港金融業的長遠發展。 新一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科技發展,香港金管局及時提出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的措施具有良好的引領作用。香港銀行公會將積極響應香港金管局推出的措施,配合香港金管局調研落實各項政策的細節,包括加快推出快速支付系統的應用、積極參與「銀行易」專責小組工作、加強與金管局在貿易融資區塊鏈平台等方面合作。各銀行間亦會通力合作,加快推動金融科技生態圈的發展,務求達致金融方便性和安全性同步提升,在創新和風險管理間取得更好的平衡,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 香港銀行公會 2017年9月29日   [以上內容轉載自香港銀行公會網站  2017.09.29]

智慧銀行新紀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公布一系列舉措,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先生在香港銀行學會舉辦的年度《香港銀行家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介紹金管局如何帶領及協助銀行業提升至更高層次,把握銀行與科技結合帶來的龐大機遇。 金管局推出的舉措包括: 推出快速支付系統 ── 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都可參與快速支付系統,只需要一個流動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港元或人民幣支付。快速支付系統定於2018年9月推出。 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沙盒)升級版2.0 ── 沙盒2.0新增三項功能:(i)設立金融科技監管聊天室,在金融科技項目構思初期向沙盒使用者盡快反饋意見;(ii)科技公司毋須經過銀行,可直接通過聊天室與金管局溝通;(iii)金管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及保險業監管局的沙盒會相互協調運作,為跨界別金融科技項目提供「一點通」切入,按實際需要接通三個監管機構。沙盒2.0將於2017年底前推出。 引入虛擬銀行 ── 金管局歡迎將虛擬銀行引入香港,並會諮詢銀行業,檢討及修訂在2000年發出的《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 推出「銀行易」 ── 金管局會成立「銀行易」專責小組,目的是與銀行業合作,簡化一些對客戶數碼銀行體驗可能會造成不便的監管要求。這些客戶體驗包括網上開設銀行帳戶、網上貸款、網上財富管理等。 促進開放應用程式介面(開放API) ── 我們將會制定開放API政策,促進開放API在銀行業的發展及廣泛應用,透過銀行與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鼓勵創新及加強金融服務。金管局計劃於2017年底前完成銀行業諮詢和訂定開放API政策。 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 ── 金管局會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加強與其他地區有關當局合作,當中最新的工作包括與深圳市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的合作。金管局亦正與本港銀行合作開發分布式分類帳技術貿易融資平台,以加快貿易融資運作的數碼化,並與新加坡當局商討合作,連接兩地貿易平台。 提升科研及人才培訓 ── 金管局會加強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科學園及數碼港的合作,推動引入新技術及程序,讓銀行客戶享受到更快捷方便的服務,並培育香港金融科技專才。 陳德霖先生說:「提升本港銀行體系至更高層次的智慧銀行不單純是錦上添花,而是事在必行。為滿足客戶不斷增加的期望及要求,銀行及科技的融合實在刻不容緩。」 陳先生又說:「在智慧銀行新紀元下,銀行業、金融科技界及金管局必須共同努力,改變香港的金融生態環境。智慧銀行會讓零售及企業客戶互相連繫,並提高金融服務與交易的流動性、速度、方便程度及安全性。同時,我們亦必須在促進金融創新與保障客戶和投資者兩者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就上述的措施,金管局將於適當時間公布有關詳情。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7年9月29日   [以上內容轉載自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