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董事會於2025年8月19日決議通過,東莞銀行(國際)有限公司加入成為協會普通會員。目前,協會會員已增至47家。
Category: 訊息分享
《鐘聲》總第32期(2025第3季)
由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投資推廣署等主辦的「香港金融科技周 x StartmeupHK 創業節2025」,將於2025年11月3日至7日舉行。活動以「共慶十載同行 攜手引領未來創科新篇章」為題,匯聚金融科技領袖、創業家、投資者等,圍繞創科發展、新興科技應用、業務拓展策略等内容,共同探討創新及業務發展理念,塑造科技及金融的未來。 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作為活動的支持機構,會員單位可享有購票優惠。 關於活動的詳情及最新資訊,請前往以下網站查閱:https://www.fintechweek.hk/hk/home 。
行穩致遠的穩定幣 一個月前,我在這個欄目談到如何推動穩定幣在香港穩妥、可持續發展,並提出應為穩定幣熱潮降降溫。觀乎一個月來市場和社會上對穩定幣的討論熱度,降溫力度仍需加強。今天我想從監管角度再談談我們的看法,以及下一步如何按照穩妥、可持續的原則落實《穩定幣條例》。 避免過度炒作 穩定幣作為新興的支付工具,並通過監管而逐漸進入傳統金融體系,有積極的意義,公眾對它的功能和發展前景感興趣並有所期待,正常不過。但是,我們有必要防範市場和輿論過度炒作,最近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關注。 一是過度概念化。圍繞穩定幣的討論容易集中於其對傳統金融特別是支付體系的顛覆作用,但是一旦要由虛入實,從概念和理論層面轉到應用場景和具體安排,就出現明顯落差。以香港的經驗為例,至今已經有數十家機構主動接觸金管局團隊,有的明確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有的屬於初步探路性質。總結這些接觸的經驗,很多只停留在概念階段,如提出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發展、提升外匯市場效率等願景,但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和落實計劃,更遑論具備管控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一部分能提供應用場景的,機構本身卻缺乏發行穩定幣的技術和管控各類金融風險的經驗和能力。參與穩定幣可以有多種模式,對於這類機構而言,較實際的做法似乎是與其他穩定幣發行機構合作,提供應用場景,而非追求作為發行主體。 但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泡沫化趨勢。近期隨著穩定幣概念的熱炒,市場出現了過度亢奮的情緒,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本業與穩定幣或者數碼資產是否相關,只要宣稱有意開拓穩定幣業務即「點石成金」,股價即應聲上漲、股票交易量大增之餘,公司知名度亦得以大大提升。其實,我們早前已明確表明,在初階段充其量只會批出數個穩定幣牌照,換言之,失望者不在少數。而即使取得牌照,基於我們希望穩步發展的考慮,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資源投入,對公司短期盈利的貢獻會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希望投資者在消化市場「利好」消息時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此外,我們注意到最近已經出現了借推銷數碼資產和穩定幣進行的詐騙行徑,令民眾蒙受損失。《穩定幣條例》8月1日生效,按照條例規定,自生效日起,向香港公眾宣傳推廣任何無牌穩定幣,均屬違法。希望市民提高警覺,以免誤墮法網;這段時間如果有人向你宣傳推廣無牌穩定幣,亦必須保持警惕。 嚴防金融風險 穩定幣也是近期各國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討論較多的課題,討論的焦點集中在穩定幣的內在和外溢風險,包括對傳統金融市場和銀行的影響,但更大的關注點在於如何避免穩定幣被不法分子利用作洗錢工具,特別是在跨境使用的場景。俗稱「央行的央行」的國際清算銀行在最新的年度經濟報告中,就用了不少篇幅強調防範穩定幣洗錢風險的重要性。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監管水平一向以穩健見稱,在國際上也有良好的聲譽。《穩定幣條例》通過以後,我們馬上就落實條例的監管和反洗錢兩份指引徵求市場意見,目前正根據反饋意見適當調整指引的要求,爭取在7月底公布。我們預期最終的定稿與諮詢草稿不會有太大的調整,而鑑於國際監管的共同關注,在反洗錢方面會訂立更嚴謹的要求,盡量減低穩定幣成為洗錢工具的風險,務求讓香港穩定幣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張弛有度是一種監管藝術。較嚴謹的監管要求難免會限制穩定幣業務在短期內大幅擴張的可能性,業界因此會有反響,這是預期之中。畢竟受監管的穩定幣業務處於起步階段,先嚴,走穩,然後按照實踐經驗再適度放鬆,較諸起步過鬆然後收拾亂象,明顯更有利於市場和發行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當然,我們要確保各種監管要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為發行機構創造能夠站穩成長的空間。 我們亦注意到近期市場上對申請程序有不少的傳言,我們將於下周公布「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的摘要說明,文件會闡述金管局接受和處理牌照申請的安排,有興趣的人士請保持關注。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余偉文 2025年7月23日 〔以上內容轉載自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 2025.07.23〕
穩定幣的穩妥和可持續發展 今年5月,立法會通過了《穩定幣條例》,為香港引入錨定法定貨幣的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條例進一步完善香港數字資產活動監管框架,以保障貨幣和金融穩定,並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條例將於8月1日生效,屆時金管局將開始接受牌照申請。目前,金管局正就落實條例的具體指引進行市場諮詢,爭取盡快訂立指引。 國際最新發展 在香港完成立法工作的同時,海外市場也有新的發展:歐盟已於2024年實施了《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規》(MiCA);美國亦在討論與穩定幣相關的法案並取得積極進展;一家主要的穩定幣發行機構6月初在美國上市,且股價在上市後錄得不錯的升幅。轉眼間,從「幣圈」到金融圈再到社會上,「穩定幣」一詞驟然升溫 ── 最基本的知識普及、各種場景的應用、對傳統支付的顛覆,以至戰略意義等評論分析湧現各種媒體。 作為穩定幣監管制度的執行者,我們固然樂見公眾對穩定幣產生興趣,但出於監管者的職責所在,我也想降降溫,讓大家能較客觀冷靜地看待穩定幣。穩定幣的作用和好處在立法過程的各種公開文件已多有敘述,加上近期的熱議,相信大家已有一定的認知,在此不再討論,重點談談我們對風險、監管及日後審批牌照的一些思路。 首先是穩定幣的屬性。穩定幣並不是投資或投機的工具,而是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支付工具之一,本身並沒有升值空間。以跨境支付這類應用場景為例,除了穩定幣,其他新型支付工具還包括部分央行合作建立的CBDC(即央行數碼貨幣)網絡、某些國際銀行計劃發行的代幣化存款、快速支付系統跨境連線等等。這些支付工具各有特點,成熟程度不一,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大程度由市場力量決定。 作為支付工具的穩定幣是連結傳統金融與數碼資產的界面。由於預期穩定幣將被更廣泛地使用,如何妥善管控各種內在和外溢風險正逐漸成為國際監管的焦點。金管局一直積極參與國際監管組織的工作,當中包括二十國集團(G20)轄下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在2023年發布的《全球加密資產活動監管框架》。框架就如何監管穩定幣提供了一套指導性的國際準則,而香港的監管制度基本上就是以此為藍本。 目前金管局正牽頭FSB對上述框架在全球各地實施情況的檢討工作。穩定幣是相對新興的金融工具,既具有傳統金融工具的屬性,也有其特殊之處,例如其匿名和便於跨境使用的特性,帶來了管控風險特別是反洗錢方面的挑戰。因此,在國際層面互相借鑒監管措施和交換經驗,並藉此逐步建立跨境監管合作,有助我們營造一個有利於穩定幣在全球範圍健康有序發展、減低金融風險的環境。 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是較早制訂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地區之一。《穩定幣條例》秉持「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不僅符合國際監管要求,亦切合本地情況,在應對金融穩定、洗錢、投資者保障等風險的同時,為行業的穩妥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基礎。 考慮到穩定幣是相對新興的產物、發行業務所涉及的風險、對用戶的保障,以及市場的承載力和長遠發展,發牌設有相當高的門檻,我們預期在初階段充其量只會批出數個牌照。獲發牌的穩定幣發行人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應用場景,以穩健和可持續的方式營運業務,亦需要與市場參與者建立信任,以使其穩定幣具認受性。 從合規角度而言,穩定幣發行人在不同領域需具備充分的配套、關鍵的能力和經驗,例如儲備資產管理及資產的安全保障系統、有效的價格穩定機制、全面可行的贖回政策,還有科技安全、風險管控和反洗錢等方面的能力等。如穩定幣的應用場景牽涉其他地區,牌照申請人必須有整全的合規計劃及足夠資源,確保自身及商業夥伴持有所需牌照,以及在進行穩定幣相關活動時遵守香港及其他地區的相關法規。 從市場發展角度而言,穩定幣發行人的業務可持續性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用戶規模、應用場景範圍、合作夥伴網絡和利率環境等。為促進市場負責任及可持續發展,牌照申請人須證明有具體可行的業務方案,並具備充足的技術和財政資源支持營運,使其業務可以持續穩健地經營。具體而言,申請人需要提出如何通過穩定幣切實可行地解決經濟及金融活動中的痛點,並解釋如何在合規的情況下保持足夠的使用量,以及有足夠資源,不論在市場的順境或逆境下,仍能持續經營。 金管局在去年年初推出「穩定幣發行人沙盒」,旨在了解計劃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的機構的業務模式,並傳達監管預期及提供指引。需要強調的是,進入「沙盒」並非將來申請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的先決條件;另一方面,即使已進入「沙盒」的參與機構,亦不表示必然會獲得牌照。我們將按照一致、嚴格的標準,審慎考慮所有牌照申請。 香港正逐步建立一套既切合本地情況,又依循國際標準和慣例的監管制度,促進香港數字資產健康、負責任和可持續的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隨著全球主要地區逐步推動與穩定幣相關的監管制度,香港將繼續與國際社會合作,共同促進金融穩定和創新。 香港金融管理局 總裁 余偉文 2025年6月23日 〔以上內容轉載自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 2025.06.23〕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10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2025年9月10日(星期三)至11日(星期四)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是推動「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國際商貿平台,匯聚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官員及商界翹楚,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帶來的龐大商機。 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作為支持機構,會員單位參加論壇可享門券優惠。 關於論壇的詳情及最新資訊,請登入「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網站查閱:https://www.beltandroadsummit.com/conference/bnr/tc
2025年6月3日至7日,由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主辦,廈門國際銀行、集友銀行、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學校委員會聯辦的「嘉庚心·中華情 走進嘉庚故里—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團活動」香港教育界一行20餘人來到廈門,實地感悟陳嘉庚先生「傾資興學 紓難救國」的愛國情懷。 「一座城,一個人」。走進廈門,處處感受到陳嘉庚先生和「嘉庚精神」的印記。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華僑領袖,傑出的實業家,也是一位畢生傾資興學的卓越教育家,先後在海內外創辦了多達118所學校,更以「以行養校」的創新理念創辦集友銀行,開創了以金融力量回饋教育的先河。 為弘揚「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的「嘉庚精神」,參訪集美學村是活動的重點。交流考察團抵廈首日參觀了陳嘉庚紀念館、陳嘉庚先生故居和歸來園。在集美大學校史館中,團員們了解到陳嘉庚先生當年創辦集美學校水產科(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前身)時的艱辛。這些年來,從航海學院走出去的畢業生,已成為支撐我國航運業的脊樑。 除了參訪考察外,主辦機構亦邀請了歷史專家學者以《陳嘉庚書信裏的教育家精神》與《陳嘉庚與南僑機工》開展兩個主題宣講。
債券通有限公司(「債券通公司」)將於2025年7月8日(星期二)舉辦債券通週年論壇,以「互惠共贏,行穩致遠」爲主題,邀請內地與港澳的監管機構、金融機構、投資者等市場參與者,圍繞債券通與互換通市場開放的廣度,共同探究中國債券的市場發展及人民幣資産在全球資産配置中的投資前景等議題。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2025年7月8日(星期二)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3時45分 形式:現場及線上直播 地點:香港金融大會堂(中環交易廣場第一及第二座1樓) 語言:英語及普通話 (大會提供同聲傳譯服務) 有意參加的會員單位及同業,請前往以下網址登記: https://virtual.eventionapp.com/#/bondconnect2025/reg/main 有關論壇的詳情及最新資訊,請瀏覽論壇網站: https://www.chinabondconnect.com/sc/Events/Bond-Connect-Anniversary-Summit-2025.html 如有查詢,請聯絡債券通公司職員(電郵﹕bondconnect2025@pico.com)。
由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協會」)、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教育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聯合舉辦的「青少年銀行家暑期學習計劃」將於2025年7月10日至11日舉行,為參與計劃的學生(16家本地中學,共29名學生)安排一系列學習體驗活動。
由香港銀行學會主辦的《香港銀行家峰會》將於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作為支持單位,會員單位參加峰會可享門券優惠,詳情請與協會秘書處職員聯絡。 關於峰會的詳情及最新資訊,請登入以下網站查閱﹕ https://bankingconference.hkib.org/hkib2025/